造粒流程:
木屑濕度大約35%-40%——上料皮帶(有除鐵器除鐵裝置)——原料篩分機(篩分掉粗的石子,垃圾)——烘干機(進料螺旋——熱風爐—蛇形管道—離心風機15KW,18.5KW)——旋風除塵器——儲料倉——螺旋——斗式提升機——分料倉——攪拌下料——造粒系統——送料皮帶——裙邊皮帶——成品篩分機——冷卻除塵——↗成品倉(2立方)——智能秤包裝機
↘分料倉——重新造粒
生物質制粒的基本工藝步驟大體類似,然而由于原料的物性不同、成型機的工作原理不同,具體的工藝過程還是有所區別,對平模機制粒的關鍵工藝步驟具體介紹如下:
粉碎環節,平模機制粒時,原料粒徑越小,粒子之間越容易互相充填、嵌合,因此制粒機的單位產量平均能耗就越小,平模和壓輥等易損件的磨損速度也較慢,制成顆粒的抗滲水性和硬度等指標也越高,然而一味追求粒徑的減小會使粉碎環節的能耗驟升,因此應當在滿足平模制粒機加工要求的前提下,使粒徑盡量大些。事實上,能夠壓制大粒徑的原料是平模機的優勢之一,一般對作物秸稈等原料,其***大顆粒外形尺寸要求小于2×2×30mm,而對于木質原料,則要求更嚴格一些。
干燥環節,干燥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原料的含水率,使其穩定均一,適合制粒機加工,在制粒成型過程中,合適的水分一方面能夠傳遞壓輥的壓力,另一方面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輔助粒子互相填充,從而促進原料成型。但是含水率過大時,水分容易在顆粒之間形成隔離層,使得層間無法緊密結合,擠出的顆粒容易膨脹散開,不能成型,因此控制合適的原料含水率在加工過程中尤為重要。一般從自然界中收集的生物質原料含水率大部分分布在20-40%之間,高的能達到55%,平模制粒機加工生物質原料時,要求原料的水分在10-14%之間,當加工玉米秸稈一類含糖較多的原料時含水量可允許稍高。常規的干燥工藝一般用帶式干燥器、滾筒干燥器、廂式干燥器等設備進行,然而不得不承認這一環節會耗費掉可觀的能量。筆者認為,如今太陽能干燥技術已較為成熟,完全可以用太陽能溫室配備以翻拋設備對生物質原料進行除濕,一般生物質原料的干燥,要求溫度水平較低,大約在40-70℃之間,這正好與太陽能利用領域中的低溫利用相適應,與傳統干燥工藝相比,可以大量節省常規能源,降低固定投資,經濟效益顯著。
制粒環節,干燥好的物料進入制粒環節,可以不用調質處理,直接加工。有條件的生產廠家可選配自動控制系統和模輥自動調隙裝置。自動控制系統根據主機電流的變化調節喂料電機的變頻器,從而實時調節喂料量,這能有效的避免堵機現象的發生。模輥自動調隙裝置能采集模輥間隙數據,通過反饋、對比來控制液壓系統,使間隙與設定值相一致,并能在生產過程中隨時變化。一般而言,啟動階段,磨輥間隙應當盡量小些,這可以減小啟動力矩,降低電機負荷。進入穩態工作后,磨輥間隙應當稍大,這可以增大壓縮行程,得到堅硬光滑的顆粒。可以將間隙隨時間變化的設置輸入控制系統,啟動后,機器可以自動調節模輥間隙。壓輥和平模都是易磨損件,需要定期更換,壓輥的服役期可以稍長一點,但***好能夠和平模一起更換。一般,平模可以工作800-2000小時不等,這要視零件的材質和加工工藝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