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自燃起火、駕駛誤操作沖撞人員等一系列事件頻頻引起社會關注。深究其因,主要是因動力來源不同,導致車輛性能改變,進而產生車輛安全、駕駛安全等方面的風險。本文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特點及交通安全隱患風險,并重點針對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車駕駛人的綜合素養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2012年,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正式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舉措推進。在國家減免稅費、財政補貼、金融支持、充電服務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自2015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1萬輛,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220.9萬輛,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長100.26%,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獨特的動力來源、傳動方式對車輛安全性能、駕駛操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對交通安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特點和交通隱患風險進行系統分析,研究提高新能源汽車駕駛人安全駕駛、應急處置技能和駕駛人綜合素養的具體對策。
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及特點
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發展
近年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信息通信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成為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一方面,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長快、占比高。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810.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93%;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新注冊登記數量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19.9%,而2021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7.8%。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在經歷從“功能化”到“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化功能愈加多元。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上市265個車系,其中具備智能駕駛功能的車系占比達到了86.42%。根據國家發改委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滲透率82%。據此,新能源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發展態勢十分明顯。
個性化和迭代化加速演進
近年來,車輛設計理念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個性化設計愈加明顯,“科技感、極簡感、未來感、情感化表達”等詞匯成為車輛設計的主流思想,不僅駕乘體驗與傳統燃油車存在巨大差別,而且不同車輛品牌、車系、車型在車輛外觀、內飾、操控、人機交互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同時,各品牌車型普遍融入智能化設備,車企后臺對車輛系統不斷優化完善,以期為用戶提供更好駕乘體驗,導致車輛內置功能的更新迭代十分頻繁,個別車型更是達到平均每月1次升級的頻率。
用戶年輕化和車輛多功能化交織并存
隨著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技術成熟度、充電便捷度等條件逐步優化,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同度穩步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由“政策驅動”為主轉向“市場驅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推出的車型種類和價格范圍愈加廣泛,例如車輛的露營模式、寵物模式等一些個性化、娛樂化功能正在成為品牌吸引用戶的主要賣點,用戶群體呈現年輕化特征。一項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用戶畫像中35歲以下群體占比超過50%,35-44歲群體占比約40%,45歲以上群體不足10%,且新能源汽車車主本科以上學歷占比超70%。
新能源汽車交通安全風險分析
動力來源不同極易導致用電風險
動力電池的使用是新能源汽車區別于燃油車的最典型特征,也是產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交通安全風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頻頻發生,時常成為媒體頭條進入大眾視野,引發公眾對用電安全的擔憂。據國家應急管理部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發生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640起,平均每天發生超過7起,同比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災平均(8.8%)增幅。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車起火原因主要包括:電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溫天氣、電池熱失控、高負荷。由于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具有突發性強、火勢蔓延迅速、持續時間長、潛在危險性大、易復燃等特點,對火災撲救技術要求高,駕駛人在沒有接受專業培訓的情況下,對充電過頭或車禍時發生的起火事故應對不當,可能會引發更為嚴重的次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