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海省發改委針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2021222號提案》作出答復,答復明確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推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打造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堅持擴規模、暢通道、建機制并舉,加快水風光熱資源開發利用,做大做強清潔能源基地,不斷夯實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發展基礎。
一是全力打造黃河上游清潔能源基地。大力推進區域光伏發電和風電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海南州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100%清潔能源基地為主體,輻射海北州、黃南州的新能源開發格局。實施共和風光儲一體化、同德水光蓄儲一體化、貴南風光儲示范、興海水風光儲一體化、熱水光伏產業、黃南州生態綜合牧光儲一體化等項目,依托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力爭到2025年,泛共和盆地區域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
二是科學有序推進水能資源保護性開發。全力推進羊曲水電站建成投產,積極開展茨哈峽、爾多水電站前期工作,力爭“十四五”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已建水電站擴機改造,實施拉西瓦、李家峽擴容,提高靈活電源調節比例和供電保障能力,支撐青海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穩定高效運行。
三是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加快區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推進共和盆地干熱巖、共和至貴德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探索建設兆瓦級干熱巖發電示范項目。創新發展氫能,在海南等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儲氫用氫示范項目。
四是穩步提升電網輸送能力。優化跨省電力外送通道布局,加快建設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二期配套電源,實現滿負荷送電。加強750千伏骨干電網和330千輸變電工程建設,提升新能源電力匯集能力,全力打造海南電力樞紐。
五是大力發展儲能。挖掘黃河上游梯級電站儲能潛力,開工建設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龍羊峽-拉西瓦儲能工廠,積極推進電化學儲能項目,力爭2025年儲能工廠裝機達到100萬千瓦。
全文如下:
關于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2021222號提案答復的函
青發改提案〔2021〕80號
熊元福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推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提案”收悉,根據省政協提案辦理要求,我委高度重視,會同海南州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林草局、省能源局和省通信管理局著力深化研究,加強對接征詢,形成了提案辦理意見。先后將提案辦理意見專報省政協多杰熱旦主席、王振昌副主席和信長星省長,多杰熱旦主席作出肯定性批示,信長星省長對提案辦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現將提案有關內容答復如下:
一、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推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立足泛共和盆地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緊抓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等重大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彰顯區域綠色發展優勢,強化改革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綠色載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泛共和盆地打造成綠色發展新增長極。
(一)打造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堅持擴規模、暢通道、建機制并舉,加快水風光熱資源開發利用,做大做強清潔能源基地,不斷夯實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發展基礎。一是全力打造黃河上游清潔能源基地。大力推進區域光伏發電和風電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形成以海南州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100%清潔能源基地為主體,輻射海北州、黃南州的新能源開發格局。實施共和風光儲一體化、同德水光蓄儲一體化、貴南風光儲示范、興海水風光儲一體化、熱水光伏產業、黃南州生態綜合牧光儲一體化等項目,依托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力爭到2025年,泛共和盆地區域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左右。二是科學有序推進水能資源保護性開發。全力推進羊曲水電站建成投產,積極開展茨哈峽、爾多水電站前期工作,力爭“十四五”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已建水電站擴機改造,實施拉西瓦、李家峽擴容,提高靈活電源調節比例和供電保障能力,支撐青海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穩定高效運行。三是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加快區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推進共和盆地干熱巖、共和至貴德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探索建設兆瓦級干熱巖發電示范項目。創新發展氫能,在海南等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儲氫用氫示范項目。四是穩步提升電網輸送能力。優化跨省電力外送通道布局,加快建設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二期配套電源,實現滿負荷送電。加強750千伏骨干電網和330千輸變電工程建設,提升新能源電力匯集能力,全力打造海南電力樞紐。五是大力發展儲能。挖掘黃河上游梯級電站儲能潛力,開工建設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龍羊峽-拉西瓦儲能工廠,積極推進電化學儲能項目,力爭2025年儲能工廠裝機達到100萬千瓦。
(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
依托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加快5G和物聯網應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裝備制造業集群式發展。一是發展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依托海南州綠色產業園,發展壯大光伏組件生產規模,加快隆基股份年產100萬千瓦光伏組件項目、盛世中盈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項目建設,推動發展光伏“智能制造”,建設規模化生產基地。發展風機塔筒、葉片等組件制造業,加快實施遠景風機制造等項目建成投產,推動風機組裝配套本土化,加快構建風機整機產業鏈。積極推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向上下游拓展,不斷提升全產業鏈發展水平。探索建立退役風機、光伏電池板、廢舊鋰電池回收產業鏈,發展全生命周期循環經濟。二是加強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構建產學研合作機制,支持科研院所在海南設立專家工作站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圍繞太陽能光伏、風電等加強技術攻關,加強太陽能發電實證研究和高原型風電機組研究。加強清潔能源電力系統穩定性可靠性技術研究,促進源網荷儲協同優化。加強干熱巖、地熱等勘查開發技術攻關。加強儲能技術研究,開展不同類型儲能設施性能驗證和評價。三是建設清潔能源智能化服務體系。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組建清潔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高水平打造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和儲能實證基地。探索“光伏+生態+畜牧+旅游”發展模式,打造清潔能源可持續利用樣板。支持電網企業開展消納能力研究論證,推動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參與跨省區電力市場化交易。完善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電價機制,建立水電擴機和儲能工廠價格機制或輔助服務補償機制。
(三)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
堅持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方向,緊抓國家實施數字中國和大數據戰略機遇,按照“東數西儲”“東數西算”發展布局,以信息基礎設施和大數據產業為重點,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數據聚集區,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一是建設大數據災備中心。發揮地理區位、冷涼氣候和清潔能源優勢,提升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發展層次,積極引入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商,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大數據災備中心、“東數西儲”重要承載地,打造綠色清潔能源大數據中心。二是打造大數據產業高地。加快推進依托100%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支持和100%利用清潔能源支撐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化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加快5G推廣應用,建立完善云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機制,打造西部算力產業新高地。引進國內外大數據基礎服務企業,著力打造高原特色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基地。促進大數據與清潔能源、交通水利、生態農牧、文化旅游、家居等融合,促進智能終端與大數據云服務一體化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服務。三是打造國家權威藏語區信息高地。充分發揮“云藏”品牌優勢、平臺優勢、技術優勢,支持“云藏”藏文信息技術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強專業尖端人才引進和前沿技術研發合作,加快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藏文編輯、識別、翻譯等智能軟件的研發應用,建設藏語文大數據庫,建成國內權威的藏語文互聯網窗口。四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州縣兩級共建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大腦”,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數字政務、數字警務、數字城管,推進城市(鎮)運行一網統管,提升城市(鎮)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四)發展壯大生態農牧業
堅持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并舉,加快區域農牧業結構調整,打造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創新農牧業新業態,建設全省重要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基地,增強服務河湟谷地城市群和青南地區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供給能力。一是優化農牧業發展布局。立足區域資源與產業優勢,加快農牧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建立現代生態農牧業生產體系,著力構建環湖現代生態農牧業經濟帶、沿黃現代生態循環農牧業經濟帶、高寒牧區生態畜牧業經濟帶和沿黃冷水養殖適度開發帶。二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黃河谷地高效生態農業、環湖現代生態農牧業為重點,大力建設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創建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建立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產業發展協會,壯大反季節蔬菜、花卉、果品、枸杞、高原制種等特色產業,提高飼草料生產規模,穩步發展冷水魚養殖,提升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利用光伏電站地面推廣“光伏羊、光伏雞”等新模式。大力發展智慧農牧業,積極推廣互聯網+現代農牧業等新模式,培育循環農牧業、創意農牧業、定制農牧業、精準農牧業等新業態。三是大力推進品牌興農質量興農。堅持“加工強縣”“品牌強州”,開展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發揮高原、綠色、有機資源優勢,集中力量做強“天路飄香”主打品牌,加強新“三品一標”認證,打造具有地區特點的地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和綠色品牌。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健全牦牛藏羊追溯體系,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快發展高附加值農畜產品加工業。統籌推進農畜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實施農畜產品加工提升行動,持續壯大現代農牧業產業園規模和實力,扶持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牧戶發展牛羊肉分割及有機肥等畜產品初加工,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支持涉農企業開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加強牛羊肉高端產品研發,積極推進副產品加工,提升農畜產品加工轉化能力,推動農牧業產業鏈向縱深延伸。
(五)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快發展農畜產品現代流通業,構建全鏈條、網絡化、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鏈物流體系,增強冷鏈物流服務保障能力。一是加快區域性物流基地建設。完善區域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在共和農畜產品主產區建設特色農畜產品產地物流中心,在各縣設立農畜產品物流分中心,建設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產地型保鮮冷藏庫和物流園區,引進和培育大型物流企業,完善農畜產品流通骨干網絡,不斷增強服務青南地區物流保障能力。二是完善農牧區三級物流體系。加強縣域公路與場站、電商物流配送中心、郵政站點、供銷社站點等資源整合,實施郵政在鄉、快遞下鄉進村工程,統籌郵政、供銷、快遞、便民服務站等多站合一,支持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企業加強市場化合作,開展統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攬件,建立完善農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務規范和運營機制。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創新農畜產品電商銷售機制和模式,建立健全適應農畜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三是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健全區域農畜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農畜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規模適度的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加強移動式冷庫建設,發展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引導電商企業加強與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冷鏈運輸企業合作,發展冷鏈共同配送、冷鏈宅配、中央廚房等模式,提高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四是推進物流標準化綠色化發展。鼓勵商貿流通企業推廣應用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等物流配套設施,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推廣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模式,加強供應鏈綠色管理。加快布局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加大老舊柴油車輛更新,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電動運輸車輛。
二、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推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
省各有關部門針對泛共和盆地綠色載能產業發展政策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財稅、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研究提出政策供給,不斷匯聚政策合力。
(一)財稅政策。創新省級財政投入方式,通過獎勵、后補助、股權投資等方式,加大對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平臺建設等的支持。發揮省級財政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支持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交流合作。圍繞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等高原特色產業,支持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支持商貿物流配送中心、鮮活農畜產品產地倉儲、冷鏈設施和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培育壯大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二)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產品,引導資金向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領域流動和聚集。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載能產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綠色產業基金。支持企業上市掛牌、發行綠色債券進行融資。加強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推進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建設,推進地方法人銀行改革發展進程,促進其資本實力、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抵御能力穩步提升,加強對綠色載能產業、小微企業和“三農三牧”主體的金融服務。
(三)產業政策。全面落實《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對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加大對區域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支持,聚焦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制造、大數據等綠色載能產業全產業鏈,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和省內上下游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鼓勵企業加快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對認定的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等給予獎勵補助。支持海南州綠色產業園區升級為省級產業園,理順園區管理和運行體制機制。
(四)土地政策。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下開展綠色載能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保障綠色載能產業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鼓勵綠色載能產業合理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全面推行并聯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對納入國家和省級重大建設項目清單的綠色載能產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給予全面保障。完善設施農用地政策,有效保障新(擴)建規模養殖場和廢棄物處理利用的設施用地。鼓勵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四荒地”發展畜牧業。
(五)科技人才政策。優化創新制度環境,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實施科研項目“揭榜掛帥”等制度,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建立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需求、資源配置和成果評價的新機制。支持區域人才市場建設,加大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生態畜牧、特色種養、大數據、現代物流等專業人才培養,推廣產教融合培養模式,建設實訓基地。健全人才引進、培養、服務和創新創業支持體系,支持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等設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對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和高技術人才的獎勵。
(六)優化營商環境。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破瓶頸、拆藩籬、解難題、添活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加強部門和領域協同放權、放管銜接、聯動服務。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探索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和綜合監管制度,不斷優化區域營商環境。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與省級部門和地區政府的溝通對接,督促各項任務落地實施,圍繞能源資源開發利用,著力優化綠色載能產業布局,共同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整合特色農畜產品優勢資源,合力共建區域冷鏈物流網絡體系,著力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區。共同研究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的訴求,聚焦跨行政區域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共同爭取國家和省上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凝聚打造泛共和盆地“綠色特區”推動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的合力。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泛共和盆地區域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此件已全文公布在省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政民互動版塊)
聯系人:袁恒衍 聯系電話:6306269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10月25日